当地时间 8 月18 日,乌克兰无人机部队突然对俄罗斯 “友谊” 输油管道发动袭击,导致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石油供应彻底中断。
这场看似局部的能源冲突,实则撕开了欧盟内部的致命裂痕,也让匈牙利的 “骑墙外交” 付出了惨重代价。
乌军使用改装后的 TB-2 无人机,横跨 320 公里深入俄罗斯腹地,精准摧毁坦波夫地区的尼科尔斯科耶泵站。
这已经是乌克兰两周内第二次袭击该管道 —— 上周对布良斯克地区的攻击才刚导致匈牙利短暂断油。
乌外长西比哈的回应更是火药味十足:“匈牙利选择依赖俄罗斯,就得承担后果。”
这种 “以战逼和” 的策略,显然是在向欧盟传递信号:谁不挺乌,就断谁能源。
作为欧盟成员国,它却长期拒绝跟随对俄制裁,去年通过 “友谊” 管道进口 478 万吨俄油,占其原油进口总量的 78%。
这种依赖让匈牙利在俄乌冲突中始终扮演 “另类” 角色 —— 既不向乌克兰提供武器,又多次否决欧盟对俄制裁方案。
更戏剧的是,匈牙利一边指责乌克兰 “攻击能源安全”,一边却向乌克兰输送电力。
数据显示,匈牙利每天向乌克兰出口约 200 兆瓦电力,相当于基辅市用电量的 15%。
德国外长贝尔伯克罕见批评匈牙利 “破坏欧盟团结”,而法国则呼吁启动对匈制裁程序。
更微妙的是,欧盟委员会悄悄加快了对匈牙利的 “违规调查”,试图以法治名义施压其改变政策。
正如欧洲智库 “卡内基中心” 指出的:“匈牙利正在用自己的方式,挑战欧盟的权威。”
这种 “冷处理” 策略,实则是在向匈牙利传递信号:只有继续依赖俄罗斯,才能保障能源安全。
更值得玩味的是,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将此次袭击定性为 “无底线的恶意行为”,并暗示乌克兰背后有西方势力支持。
第一,能源博弈。匈牙利可能被迫加速能源多元化,但其与俄罗斯签署的十年期能源合同(2023 年签订)将成最大障碍。
第二,政治博弈。欧盟可能祭出 “财政制裁” 大棒,威胁冻结匈牙利 120 亿欧元的欧盟复苏基金。
第三,军事博弈。乌克兰可能扩大无人机打击范围,甚至将目标指向白俄罗斯境内的管道枢纽,进一步切断俄油西送通道。
匈牙利的 “断油之痛”,既是其长期依赖俄罗斯的必然结果,也是欧盟 “战略自主” 困境的真实写照。
当美国忙着收割欧洲能源市场,俄罗斯冷眼旁观,乌克兰孤注一掷时,匈牙利的选择将决定欧洲能源格局的最终走向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